您现在的位置: » 内容

人体内的“南水北调”,让大脑不再“积水”——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帮扶教授王勇工作侧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18 阅读:

 

汤老先生今年72岁,本应该安享天伦之乐的他,却因一场意外导致昏迷不醒,经全力救治后,终于转危为安,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正当家人庆幸老人家的劫后余生时,却发现老人家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反应迟钝,不思饮食,缺乏和外界的沟通能力。儿女只能将老人再次送往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得知老人家是因为大脑积水了,所以才出现了上述症状。可是祸不单行,因意识清晰度下降,加之活动不便,长期卧床,老人又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系统治疗稳定病情后,为得到进一步治疗,家人带着汤老先生来到了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过详细的常规查体、影像检查及脑脊液动力学检查,被确诊为:交通性脑积水,需要手术治疗。在我院神经外科帮扶专家王勇教授的指导下,决定为汤老先生进行人体内的“南水北调”——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让大脑不再“积水”。

脑积水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脑脊液生成过多、循环受阻、吸收障碍,导致脑脊液积蓄过多,使得颅内原本容纳脑脊液的空腔,如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受到过多脑脊液的挤压而扩大产生疾病的总称。

脑积水产生的原因有:

1.先天性因素:中脑导水管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室间孔闭锁畸形 (第四脑室正中孔或侧孔闭锁),脑血管畸形,脊柱裂等;2.感染因素:感染性脑膜炎、脑炎时增生的纤维组织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使脑池、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粒粘连闭塞,造成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3.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外伤、脑出血、某些遗传性代谢病、围产期及新生儿窒息、严重的维生素 A 缺乏等疾病,使血液有机会进入脑脊液,引起纤维增生,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道;肿瘤生长过程中,压迫、阻塞脑脊液循环通道。

脑积水的分类:

1.梗阻性脑积水:也叫做非交通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循环通路有梗阻所致,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通路发生障碍,梗阻部位多见于室间孔、导水管和第四脑室出口等处。其特征是梗阻以上部位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因为脑脊液的挤压所导致的继发性脑实质萎缩。2.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吸收不畅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在交通性脑积水中,脑室之间各个孔道都是通的,但问题出在蛛网膜下腔,导致脑脊液可以到达蛛网膜下腔,但不能通过蛛网膜颗粒被吸收。

脑积水的主要症状:

脑积水的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损害。包括:

1.步态不稳(走起路来不稳,总像要摔倒的样子),运动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卧床不起。   

2.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重者出现痴呆。 

3.大小便失禁。

王勇教授介绍,汤老先生就是属于由颅脑损伤为诱因而导致交通脑积水形成。我们手术的目的,就是要将大脑里多余的水分流到其他地方去,属于一种大脑里的脑水北调工程,通过合理的分流,让大脑不再积水。针对脑积水,手术方式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三脑室底造瘘术等术式。

但是每个术式都有它的适应症,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对于合并基础病较多且腹部没有分流条件的老人,脑室矢状窦分流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特点是,分流行程短,不需要很长的腹腔端分流管,只需在头部操作,对患者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发生术后感染率低等特点。在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后,我们为汤老先生采用了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手术仅有两个3cm的手术切口,耗时40分钟就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汤老先生意识逐渐恢复清醒,可以和家人正常沟通,也能自主进食,看着老人恢复良好,老人的儿女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赓续红色基因,发扬红医精神。在王勇教授帮扶的这段时间里,他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辞辛苦,每天不是在科室查房、会诊患者,就是在手术室进行手术指导,亦或是在医院相关兄弟科室及周边医院宣传神经外科手术最新发展及前沿技术,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倾囊相授。在他的指导下,科室建立建全了针对脑积水患者从检查、评估、诊断以及治疗的规范化流程,积极进行了脑室系统解剖相关操作训练,顺利开展了我院第一例三脑室底造瘘术及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填补了我院的技术空白。在王勇教授毫无保留地全力帮扶下,我院神经外科业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供稿:白小飞  樊宇耕(神经外科)

图片:白小飞  樊宇耕(神经外科